記:帶領志愿者奉獻災區(qū)的建筑師余靜贛

        作者:鋼結構網    
        時間:2009-12-22 21:00:47 [收藏]
        編者按:
          編者按:
          他們在一線繼續(xù)努力地工作,那么我們怎么能夠忘記?感謝你們,向你們致意最崇高的敬禮!


            2008年12月底,余靜贛在汶川縣領導的邀請下,率領40多名志愿者,進駐5·12大地震的震中汶川,幫這里的災民重建家園,其實,汶川并不是他支援災區(qū)的第一站,早在地震發(fā)生后一個月內,他就組織了第一批志愿者抵達綿竹。余工及其志愿者隊伍的口號非常響亮:為災區(qū)建震不倒的房子!

            臉譜人物

            余靜贛,大家都叫他余工,清華大學建筑學碩士、哲學博士。廣東星藝裝飾集團創(chuàng)始人,曾任廣州藝邦投資股份有限集團公司董事長,上海余工裝飾總設計師。2003年退休后,活躍于畫壇、講學和家鄉(xiāng)江西的公益事業(yè)之中,是北京大學、復旦大學、重慶建筑學院等十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。

            5·12大地震后,他積極投身抗震救災中,發(fā)揮自己的專業(yè)優(yōu)勢,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,組織大批志愿者進入災區(qū),包括我市目前對口援建的雁門鄉(xiāng),幫助災民設計、修建震不倒的房子。目前,個人已在災區(qū)投入六七百萬元,并計劃服務災區(qū)3年。

            一輩子的眼淚流干了

            大地震當日,他正帶著一幫學生在青城山寫生。當時還在午休的他,被一陣尖叫驚醒,地動山搖中他趕緊抓起手機,把“大地震,我安全”的信息,發(fā)送給了親友,包括他的妻子和公司的高層。

            “很快所有的通訊中斷,我的反應快,信息發(fā)送成功,及時讓親人們了解到我的情況。這么大的地震,如果我不把這條信息傳出去,他們一定非常擔心。”余工的迅速反應,一方面避免了家人著急,另一方面也讓自己沒有了后顧之憂,全身心地投入到救災當中。

            強烈的震動有十幾秒,之后就靜下來,雖然到處都是驚慌失措的人,但余工發(fā)現(xiàn)建筑物倒塌的不多,初步判斷青城山不是震中。下午4時,他從廣播中獲悉,此次大地震震中在汶川,整個阿壩州及附近的都江堰等地區(qū),受災都比較嚴重。得知這一消息后,余工當晚趕往都江堰,加入到該市聚緣中學等處的救災行動。

            “說是救災,其實我們做的都是輔助工作,運送傷員,清潔廢墟中挖出來的小孩的尸體,安慰失去孩子的父母,幫他們一起燒香等。”余工生于1960年,已經年近50歲,救援現(xiàn)場他也曾試著去到廢墟中找人,但被專業(yè)人員制止了,一方面是為他的安全考慮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廢墟中的生命被二次致傷。

            “我在那里一直忙到5月17日,這輩子的眼淚那幾天都流干了。我后來從不向任何人講述當時的詳細情形,無法講,一開口,鼻子就酸。”余工說這話的時候很動情。

            5月18日離開是有原因的。“災后救援中,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‘這房子是誰建的’,說這話的都是失去孩子的父母,他們當時悲痛萬分,怪罪于房子不夠結實!我是建筑學專業(yè)出身,建這些房子的人,都是我的同行。面對災民們的埋怨,我也有些無地自容。”

            連續(xù)沉浸在悲傷中的余工,慢慢靜下心來思考,“我意識到自己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那就是拯救房子!我要給災區(qū)人民建震不倒的房子!”

            首批志愿者陣容豪華

            5月18日夜里,余工趕回廣州。從成都雙流機場出發(fā),這一路非常復雜。由于地震,四川及附近省市的機場,全部人滿為患,“我當時是有飛機就上,先是飛到貴陽,又飛到重慶,最后由重慶飛回了廣州。“回到廣州后,我連夜召集廣州藝邦高層開會,并宣布了自己要組織志愿者進入四川災區(qū),幫助災民重建房子的想法,大家一致響應,并做了粗略部署。”第二天,余工又輾轉回到都江堰。

            余工是國內民營裝修公司第一人,在建筑界名聲響亮。很多朋友聞訊都加入到他的志愿者隊伍里來,有清華大學的教授,有業(yè)界知名的設計師、建筑師,還有他在日本的業(yè)內友人。“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(fā)的國家,他們的設計師有豐富的房屋抗震經驗,對我們?yōu)膮^(qū)的重建很有幫助。”這支16人組成的陣容豪華的志愿者服務隊,于6月9日到達綿竹。

            “之所以選擇綿竹,是因為我有一個分公司在這里,而且我捐建的第一個板房學校,也在這里。”余工除了組織志愿者幫助災民建房子,自己還先后投入六七百萬元,已建成或計劃建設2個板房學校、2個永久性學校和2個啟蒙學校,其中1個啟蒙學校就設在汶川。

            在綿竹,他們先開展了實地調研,6月25號就拿出了綿竹市全部的40多所中小學重建的方案。“我們的志愿者非常辛苦。他們中的很多在業(yè)界都是腕級的人物,平時都生活富裕,現(xiàn)在全擠在一個十來平方米的帳篷里,晚上只能互相靠著坐著睡。我們16個人,年齡加起來都快800歲了,有些人身體也不好,平均每天休息三四個小時,能扛過來真不容易。”

            日本專家在重建規(guī)劃中發(fā)揮了獨特的作用。他建議建筑物最好采用鋼結構,建筑地點最好在兩條河的中間,水波可以消減震動等,在正式設計建設中,當?shù)囟急M量采用了。余工和他的志愿者團隊,形成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地震帶房屋建筑的設計要領。

            在綿竹,余工帶領的志愿者團隊很受歡迎,老百姓們幾乎是排著隊來預訂他們的設計。“政府也有設計隊伍,但是人力有限,不可能每家每戶單獨設計,都是采用統(tǒng)一的模式,整條村設計的房屋都是一樣的,部分老百姓想讓自己家的房屋更有特點一些。”余工說。

            2008年5月12號之后,余工基本全在綿竹的帳篷和板房度過。由于志愿者的服務出色,12月底,受汶川縣領導的邀請,他又帶著40多名志愿者,來到汶川設點,服務居民。其他災區(qū),也先后向他們發(fā)出邀請。

            志愿者隊伍組建處于探索階段

            第一批專家型志愿者在綿竹服務了數(shù)月,制定出震區(qū)房屋設計的指導意見后,基本都回到自己原來的崗位了,余工后來組建的志愿者,以剛畢業(yè)的建筑學方面的大學生為主,通過為期15天的“地震災區(qū)民房建筑設計培訓班”培訓后,被分配到綿竹、都江堰、北川、汶川等地區(qū)的各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幾乎每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都有他們的點。

            到目前為止,他們共培訓了8期志愿者,每期40至60人,加起來已有400人左右。“志愿者跟我們之間沒有任何協(xié)議關系,來去自由。來了,我們就給他提供培訓,幫他接洽鄉(xiāng)鎮(zhèn),鄉(xiāng)鎮(zhèn)會適當給予伙食和住宿補助。走了,跟我們在每個縣設立的管理處打個招呼就行了。”

            來自安徽的志愿者班善是去年畢業(yè)的大學生,曾經有一份不錯的工作。班善7歲時玩火燒了自家的房子,靠好心人資助長大成材,對社會有一份感恩的心。在從網上知道余工的這個志愿者服務計劃后,班善第一時間報名,被分配到了汶川雁門。“我已經做了5個月,居民們很喜歡我給他們做的設計。這里生活是很清苦,但是我不怕苦。”但班善無意中提起的一起車禍,也讓記者為他們捏了一把汗。當時班善和其他志愿者去海拔2000多米的月里村給村民做設計,由于山路太窄,他們乘坐的小巴在半山腰翻車了。好在旁邊有塊小梯田,車子才沒有跌入懸崖。這些剛畢業(yè)的孩子們,對于記者提出的購買保險、父母擔心等問題,則顯得無所謂。

            “我們目前還有200多名志愿者活躍在各個設計點,大家是因為共同的服務災區(qū)的理想,才聚到一起。我?guī)退麄兇罱ㄟ@個平臺,形成了一種合作關系,也可以說是指導關系,但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,更不是雇傭關系,所以我沒有給他們發(fā)工資,不過做滿3個月的,我們會適當給他們些生活補助。”余工說,“目前我在災區(qū)已投入了六七百萬元,都是我個人出資的。”

            要為災區(qū)奉獻3年

            “在組織志愿者服務的早期,我的目標有三個:一是幫助最邊緣、最窮苦、政府可能無力顧及的村民們建設震不倒的房屋;二是辦一份專門針對抗震救災的報紙或雜志,讓更多的人了解災區(qū)、關心災區(qū);三是形成一個組織結構完善的建筑設計救援隊伍,以后哪里有建筑災害,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。”余工講述當時的設想:“不過,來這里后,發(fā)現(xiàn)建筑設計的任務已經很重了,實在沒有精力再辦報紙。”

            “我去年震后大部分時間都在綿竹,今年少了很多,因為我的學生們也同樣需要我。”余工說,“不過,災區(qū)重建的這3年時間,我都不會遠離這里。”

            目前,災區(qū)房屋重建工作有序進行,就雁門鄉(xiāng)來說,按照江門援建工作組的進度,年底前的大部分援建工作都可以結束。“在各項基礎設施完工后,還要搞一些園林、綠化等配套設施,這就是我們志愿者第二階段的工作任務了;另外,我估計部分酒店、旅館要應對震后客流量的增加,會有增建或改建的計劃,這是我們第三階段的工作任務。”余工分析,“所以,這些工作都做完,最少得用3年時間。”

            那么志愿者們能不能繼續(xù)3年的義務設計工作呢?來自南昌大學的徐成說:“3年,我還沒想過,不過目前我在這里服務的同時,也學到了很多東西,比如羌族建筑文化元素,這對我今后的設計生涯都有幫助。我也相信,如果我堅持3年的話,余工對我們應該是有安排的。”

            “做3年的志愿者對于很多人來說,的確是一種考驗,但是經受住這個考驗的人,一定是有建筑理想的人,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余工說,“我在災區(qū)的目標之一,就是建立起一支經受得住考驗的建筑設計救援隊。3年后留下的人,就是這支救援隊的主力。我會幫他們搭建平臺,建立品牌,幫他們打造一番事業(yè),這也是我的理想。”  文/本報記者 鄭洋洋 圖/本報記者 周華東
          下載附件:
        • 點擊下載

        • "歡迎大家轉摘!轉載須注明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(xié)會建筑鋼結構網(m.szsmartbridge.com)謝謝合作!"

        相關文章:

        文章標題
        建筑鋼結構網--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(xié)會建筑鋼結構分會官方

        欧美亚洲黄色网站黄,国产精品手机视频,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小视频,日韩AV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在线播放99,国产一级无码视频,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|www.tjnx.com.cn/ 日本熟妇牲交视频在线观看,国产在线播放99,国产一级无码视频,国产在线观看添荫蒂视频|www.zzshanglu.com http://www.tjnx.com.cn/ http://www.zzshanglu.com